饭团探书 > 军事小说 > 伐魏 > 第70章 过年全文阅读

第70章 过年

北魏永兴五年(公元412年)除夕之夜,黄来两家难得聚在了北汉王府。外面虽是数九寒天、大雪纷飞,但王府大堂内却是温暖如春。

来初真逗弄着怀里的小黄钊,一老一少均嘻嘻哈哈。

黄征不由想起陶渊明在《桃花源记》里的诗句“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”。不知道陶渊明现在干什么,能不能见见?

黄母与祝桃花、崔夫人等准备今晚的年夜饭,现在还在厨房里忙活着。

来大千抓了一把桌上的干果,胡乱塞在嘴里,口齿不清的道:“黄征啊,我发现你在盛乐玩得这着挺厉害!竟然能让一直和你做对的长孙嵩提请,刘越、穆观、长孙肥、爹等并保,让陛下任命你为并州下县的盛乐县令,统领盛乐县所有军政事宜。”

来初真笑道:“征儿后面做得事情才真叫厉害呢!任命慕容桧为县丞,协助处理行政事务、监督其他官员;任命长孙嵩的次子长孙陵为主簿,协助处理文书事务和保管重要文件;任命长孙肥幼子长孙兰为县尉,负责盛乐县治安和军事事务,维护地方稳定和安全。这叫什么,把几个利益有关的都拉进来了,盛乐怎能不稳定?若征儿全安排北汉的人,容易成为众矢之的。但现在将两个大人的儿子都安排进来,还授权让他们自己任命功曹等人选,这叫什么?大家利益均沾!我看谁以后敢轻易找盛乐的麻烦。”

来大千假装若有所思:“你顺利‘接管盛乐’后,马上调王若回比干郡,与那不哈配合,稳住地盘的同时,逐步扩大比干郡的势力范围;另外,因夏与北凉联军在并州的失利,也撤回了兵临西凉酒泉城下的兵马。你又派闵载回北汉,趁机解了西凉困局。与各方运筹帷幄,稳固统治!我真该向你学学,真鬼!”

黄征奇怪道:“大千,你这最后一句,是骂我还是夸我啊?”

来大千摇头晃脑:“当然是夸你了,另外,你就不该给他们都放假,你看看,这大过年的,多冷清啊!这哪像一个王府啊?”

黄征继续给身边的雁儿梳头,笑着道:“这么些年打仗没停,难得出现现在这种和平状态。魏秦两国僵持在汾州,西凉与北凉边境摩擦不断,郁久闾斛律忙着收拾北面的高车、契骨,赫连勃勃忙着准备建造都城。那些跟着我的人跟了这几年,都没有好好过过年。”

黄征给雁儿梳好了头,摸摸她的小脑袋:“去,给奶奶看看,好不好看?”

雁儿现在快活多了,也能说流利的汉话,才四岁,特别懂礼貌,作为北汉“团宠”,谁见到她,都要教她点东西。

黄征看着雁儿蹦蹦跳跳的去了后厨,便也学着来大千那样斜躺着:“我给你数数哈。闵载,不用说了,有妻有子的,接了他叔叔闵图,在临戎城一家团聚过年;高允,很久没回渤海郡了,该回去了吧?慕容桧这小子,我让他回北汉过年,他还大言不惭的说要值班,我后来才知道,原来刘牙匠一家今年去盛乐过年,这小子八成是跟着一起去了。杜仲、杜宪两兄弟、胖刘都回邺城去了。斛谷提、全道安、金大福这些老燕国人,都去巴彦城给慕容镇拜年去了,估计他们就是天天喝酒。诸葛幼民和刘敬宣回了晋国,闾氏兄弟一家今年在鸡鹿城过年。卢炫回了范阳。王若,哼,出息了,现在是比干郡一把手,招呼投靠北汉的原朝廷的文臣武将,没地方过年的都去比干城找他,包吃包住包玩......”

看着黄征啰里啰唆一大堆,闭着眼睛、扳着指头、如数家珍的数着一个个兄弟的名字。来大千笑着看了父亲一眼,来初真也是满脸慈祥,父子俩默契的都没有打断黄征。同时提醒刚贴完对联、挂完灯笼回来的蔡易、祝启、祝赋噤声。祝桃花靠在大堂门口,看着屋内的对手下文臣武将念着名字、嬉笑怒骂又满脸自豪的夫君,满脸的爱意。

“嗯,应该就这些,大千,你说这些家伙,是不是都很不讲义气......我给他们放假了,一个个就真的跑了”,黄征自以为只讲了一小会,却不知道已经过去了大半天,当他睁开眼睛,看见满屋子的人都注视着自己时,不由得愣住了。

来大千站了起来,一把拉起了黄征,给了黄征一个大大的拥抱:“兄弟,新年快乐!”

来初真觉得眼睛发酸:“你们都傻愣着干什么?桃花都站了半天了,赶紧准备上菜!来易,去把我准备的好酒拿过来,今晚每个人都要喝醉!”

祝桃花转身抹了把泪,笑着道:“对,开席!你们收拾好桌子!”

其实为了本次年夜饭,黄征是提前做了功课的,他与蔡易两人几乎都没停过。

这个时候的边关主粮,还是麦饭,属于那种半天嚼不烂、难以下咽还肚子胀、难消化。而小麦在中国已千年,但依然不是主粮,还是这个时代的人只会煮熟了吃。

自从祝桃花怀孕后,黄征想尽各种办法改善伙食,不能整天只吃牛羊肉啊。

他便找来蔡易,找了石磨,教工匠们改造成他印象中可以磨面粉的样子。这个时代的人还真聪明,黄征只简单说了下,他们就给做出来了,并按照黄征教的办法,很快磨了一堆的面粉。黄征之后又教他们做不用发面的无酵饼、面条、馅饼等,大大改善了王宫伙食,祝桃花从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,每顿饭都能连吃三张,都吃胖了。

今晚的年夜饭,黄征提前让厨师准备了好几种做法面食,晚上让祝桃花他们烤一下就行了。

满满一桌大餐,除了烤鱼、鱼汤,还有从居延海抓来的各种野味,尤其黄征“发明”的各种面食,让雁儿和蔡易的儿子蔡瑁两眼放光、不停的咽口水。甚至几个大人也是满怀希冀。毕竟这个年代的人,吃的太简单了。

来初真待众人坐下,便以大家长的身份道:“今天,我们在此过汉人的新年,这么多年,人从来没有这么聚齐过,我和黄征的母亲都很开心!在开始之前,我要给几个孙辈发‘压岁钱’!”

待来初真、黄母发完“压岁钱”后,下一辈就轮到黄征这个又是“家长”又是“同辈官位最高”的人来发了。

黄征摸着蔡瑁的脑袋,这小家伙长得虎头虎脑:“小瑁,叔叔送你一把短剑,祝你以后成为大将军!”

蔡瑁接过短剑,才六岁,却像个小大人一样,跪地磕头:“谢汉王叔叔,谢王妃婶婶。”

祝桃花很惊讶,小小年纪竟然如此老练,祝桃花拿出一件上好丝绸:“这个,让你娘亲给你坐几件衣服。”

蔡瑁又是磕头致谢!

黄征看向雁儿,说不出的喜爱。祝桃花则是一脸温柔的看着黄征,摸着已有反应的肚子,这次一定要给他生个女儿。

却见雁儿突然跪下:“义父!”

众人都吓了一跳,这怎么回事?黄征既惊讶又欣喜的问道:“你叫我什么?”

雁儿毕恭毕敬的道:“汉王对雁儿恩重如山,对雁儿之好,胜过生父!雁儿愿认您为义父,汉王愿意吗?”

看着雁儿红红的脸蛋,眼中含泪,黄征竟然内心很是酸楚。

黄征坐正身体,严肃的道:“雁儿,今天起,你就叫黄雁儿,不做义女,你就是我黄征的女儿!”

雁儿开心的连连磕头,然后爬起来,扑到了黄征怀里,久久不愿撒手。

黄征眼中含泪,在雁儿的小脸上亲了一下。雁儿也亲了黄征一下,然后又娇羞的扑进了祝桃花的怀里,亲了祝桃花一下。随后又对着来初真和黄母磕头,惹得来初真哈哈大笑,当即摸出随身玉佩送给了雁儿;黄母也是抹着眼泪,把雁儿搂在怀里不愿松开!

黄征想起了孤儿院的孩子好像都是这样,在主家来领人时,都会这样极力的“讨好”,生怕别人嫌弃自己,以后的生活更是小心翼翼。黄征的心里非常难受,他不想让雁儿小小年纪就如此,她要过正常人的生活!

“雁儿,你过来。”黄征把雁儿叫到身边,认真的道:“记住!今天起,你叫黄雁儿,你就是我们家的一员,是汉王府的长女!是我们家第三代的老大、黄家长女,你要扛起这个家!懂吗?”

虽然给了很多雁儿不理解的重任,但“汉王府长女”的身份她是懂的,她不是外人了!

雁儿走到大堂中央,认真的道:“我黄雁儿一定会保护好弟弟妹妹,保护好这个家!”

来初真拍打着桌面:“好!汉人有句话叫‘三岁看老’,我们家雁儿,以后一定能成为‘草原之鹰’,比贺兰家那个‘草原之鹰’更厉害!”

来初真提起“草原之鹰”,却让黄征想起来,这个贺兰鹰果然诡计多端,竟然骗过了郭淮,与外面的奸细接触上了,姚兴竟然为了她,出奇兵袭击盛乐!还好县尉长孙肥的儿子长孙兰有乃父风范,临危不惧,击退了秦兵。

这个女人不是个省油的灯,年后去盛乐,再谈一次,不行就杀了她,以绝后患!

公元412年,按照历史记载,可是事儿最多的一年啊!

最多半年,大变就要来了,北汉能不能更进一步就看今年了!